《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指數化投資已成為境內外投資者參與資本市場投資的重要方式。根據公開數據統計,截至2023年8月30日,中證及上證指數境內外跟蹤產品規(guī)模首次突破2萬億元,跟蹤產品數量超過1470只。
市場人士表示,隨著全球指數化投資理念愈加普及,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構建日趨成熟,以ETF和指數基金為代表的境內外指數型產品發(fā)展迅猛,產品類型和應用場景日益豐富,吸引全球資金加速流入。
指數基金規(guī)模顯著增長
(資料圖)
自境內首只跟蹤上證180指數的指數型基金于2002年誕生至今,憑借豐富的指數體系、可靠的指數質量、長期的可投資價值,中證及上證指數一直以來都是境內基金管理人發(fā)行指數產品以及境外基金管理人布局中國資產跟蹤產品的重要投資工具。
根據公開數據統計,截至2023年8月30日,中證及上證指數境內外跟蹤產品規(guī)模達2萬億元,跟蹤產品數量1470只。其中,境內產品跟蹤規(guī)模近1.9萬億元,在境內全部指數型基金規(guī)模中占比超過68%,近十年間跟蹤規(guī)模復合增長率達19.90%;境外產品跟蹤規(guī)模1329億元,在全球14個國家或地區(qū)交易所發(fā)行上市。
除發(fā)行指數產品外,中證及上證指數也被廣泛用作主動管理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的業(yè)績比較基準,使用比率近90%。
值得一提的是,憑借費率低廉、透明度高等優(yōu)勢,個人投資者對于指數產品的關注和認知程度日益加深,越來越多的個人投資者參與到指數投資中來。截至2022年底,跟蹤中證及上證指數的指數型基金持有人中個人投資者占比近60%,個人投資者逐漸成為指數產品最重要的投資力量。
指數基金標的類型日漸多元
目前,跟蹤中證及上證指數的基金產品類型已覆蓋股票、債券等主要資產類別,其中寬基指數、主題指數及固定收益類指數規(guī)模規(guī)模皆獲得不同程度的增長,跨境產品亦迎來新發(fā)展機遇,豐富的投資標的類型滿足了投資者差異化需求。
以寬基指數為例,其可跟蹤規(guī)模大、覆蓋行業(yè)全面、市場代表性強,一直以來都是全球資本市場主流的指數產品跟蹤標的,也是近年來境內指數化投資市場發(fā)展的重點。
據了解,境內外跟蹤中證及上證寬基指數的產品規(guī)模目前已超過9000億元,產品數量超過450只。其中,作為A股最重要的核心寬基指數之一,滬深300指數的境內外跟蹤管理規(guī)模已突破3200億元,單只跟蹤產品規(guī)模突破1200億元,居境內公募基金(貨幣市場基金除外)管理規(guī)模之首。科創(chuàng)50指數發(fā)布至今三年多的時間內,憑借“科技+龍頭”的硬核屬性,吸引大量資金凈流入,境內外跟蹤規(guī)模已超1400億元。
經過多年發(fā)展,以跟蹤上證50、上證180、上證380、科創(chuàng)50和科創(chuàng)100為代表的上證寬基指數產品,以及以跟蹤中證100、滬深300、中證500和中證1000為代表的中證寬基指數產品,共同構建了基本完整覆蓋滬深A股市場的多層次寬基指數產品體系。
指數投資生態(tài)圈日趨完善
除指數基金產品外,近年來中證及上證指數應用范圍更加廣泛,已形成包含股指期貨、股指期權、與指數掛鉤的結構性產品等較為完善的指數投資生態(tài)圈。
專家表示,指數場內衍生品品種持續(xù)豐富,吸引了大量投資者借助衍生品管理投資風險,市場日漸活躍。
自2022年,中金所正式推出中證1000股指期貨和期權,以及上證50股指期權,進一步完善金融期貨與期權產品體系,基本形成覆蓋大、中、小盤股的風險管理場內衍生品序列,滿足市場更加多樣化風險管理需求。目前,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和中證1000股指期貨,以及上證50、滬深300、中證1000股指期權均于中金所上市交易,2023年二季度總成交額分別超過19萬億元和590億元。
滬深交易所近年來也在持續(xù)豐富ETF期權品種,今年6月科創(chuàng)50ETF期權正式上市,ETF期權從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中證1000擴展至科創(chuàng)50,金融期權市場體系持續(xù)完善,2023年第二季度,ETF期權總成交量超2.5億張,市場活躍度逐漸提升。
此外,中證及上證指數還應用于眾多銀行、券商發(fā)行的結構化產品的掛鉤標的。雪球結構、二元期權結構、鯊魚鰭期權結構是目前市場上較為流行的結構化產品,這些產品具有豐富多樣的收益特征,可以為投資者提供靈活的收益結構,幫助投資者在特定的市場環(huán)境中實現增強收益,受到市場投資者的關注和青睞。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