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危房拆除現(xiàn)場。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周昂 通訊員 趙凍連 長沙報道
(相關資料圖)
近日,隨著一陣外墻倒塌,磚、瓦落地的聲響,長沙市天心區(qū)文源街道中化地質礦山總局湖南地質勘查院宿舍區(qū)(以下簡稱“中化湖南院”)7棟老舊危房全部倒地。
至此,一直懸在當?shù)鼐用裥睦锏摹拔7俊睋鷳n,也應聲而倒,隨之換來的是前所未有的踏實和安心。
住有所居,安居樂業(yè),是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本真訴求和深切渴望。居住在中化湖南院的居民深有感觸。
該宿舍區(qū)建造年代久遠,加上建設標準較低、房屋布局凌亂、基礎設施陳舊、功能配套缺失等“先天不足”,目前,小區(qū)7棟樓房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破損情況,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近年來,天心區(qū)委、區(qū)政府聚焦老舊小區(qū)居民“急難愁盼”問題,扎實推進片區(qū)更新改造,切實消除房屋安全隱患、改善居民居住條件。
2022年7月,中化湖南院全面啟動棚改征拆工作,文源街道切實履行屬地職責,以“黨建+征收”為抓手,凝心聚力,攻堅克難,順利推進項目開展。
居住在此數(shù)十年的老居民終于迎來了期盼已久的新生活。
文源街道深入實施“一線黨旗紅”工程,成立項目臨時黨支部,助推征收高效行動。
組織有溫度 耐心傾聽訴求
于第一時間,文源街道成立棚改項目征收指揮部,抽調街道、社區(qū)50余名“精兵強將”組建工作專班,助推征收高效行動。
同時,深入實施“一線黨旗紅”工程,成立項目臨時黨支部,有效整合街道黨工委、狀元坡社區(qū)第三黨支部、中化湖南院黨員力量,實現(xiàn)黨的組織和工作進樓入戶,形成攻堅合力,摸索出一條以黨建引領征遷的高效之路。
各黨員充分發(fā)揮“政策宣講員”“矛盾調解員”“攻堅戰(zhàn)斗員”作用,深入居民家中“點對點、面對面”開展工作,形成“居民反映訴求有渠道、矛盾協(xié)調有主體、棚改征收有形象、社會穩(wěn)定有保障”的工作局面。
早在接到任務的前幾天,黨員黃燦就已經做好準備工作:提前對小區(qū)居民進行走訪,細致了解居民想法,耐心做好政策解釋等。
全面的準備讓工作效率明顯提升,但“小插曲”卻不斷出現(xiàn)。
“住在2棟的彭娭毑總有顧慮,遲遲不肯簽約。我們花費一天半的時間與她開展了4次真誠溝通,以心交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終于讓她思想上轉過彎來?!痹邳S燦看來,棚改本身就是一件惠民的好事,積極為居民爭取利益,努力滿足居民政策范圍內的合理要求,就一定能夠獲得群眾的支持。
為此,每當上門走訪時,他都特別注意聽取居民的訴求,并結合自身所掌握的棚改政策,為居民算好每一筆賬。
在以黃燦為代表的黨員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該項目在60天內實現(xiàn)簽約、騰房倒地“雙清零”,并做到了“無一上訪,無一糾紛”,為城市更新提供更多可操作、可復制的經驗。
工作人員入戶宣傳政策、直陳利弊。
服務聚民心 開啟幸福密碼
群眾工作法是棚改的制勝法寶。棚改工作伊始,指揮部便挑選一批經驗豐富、業(yè)務突出、敢于擔當?shù)狞h員干部和項目參與人員,組建黨員先鋒隊和黨群服務隊,入戶宣傳政策、直陳利弊,和群眾建立起心連心的關系。
如今,中化湖南院的居民群眾對拆遷政策認可、對拆遷工作人員熱情真誠服務的贊揚聲不絕于耳。
“安居夢離我們越來越近了,大家都很珍惜這次來之不易的棚改機會。”狀元坡社區(qū)第三黨支部副書記張金云說,為了支持棚改工作,樓棟長、居民代表主動請纓,發(fā)揮其“人頭熟”“經驗多”的優(yōu)勢,帶頭表率、帶頭簽約,并主動做通群眾思想工作,以實際行動向大家作出解釋,讓廣大居民切實享受棚改的優(yōu)惠政策。
以樓棟長羅姨為例,她不僅早早在征拆合同上簽了字,還積極幫助宣傳,動員鄰居積極配合征拆?!芭涡切?,盼月亮,終于盼來這一天。等我們搬進新房,就再也不用擔驚受怕地生活了。我們相信政府、支持政府!”
志愿者協(xié)助居民搬家騰房。
還有吸納了轄區(qū)高校資源的黨群服務隊,也在穩(wěn)步推進征拆工作中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兩個多月來,來自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的大學生志愿者主動上門,幫助2棟、7棟居民尋找臨時住房以及騰房搬家,受到廣泛好評。
棚改征拆不僅有“速度”,更有“溫度”。居民們看著志愿者忙前忙后的身影,頗為感動,紛紛表示要抓緊時間搬家騰房。從棚改實踐中看,干群合力,做實群眾工作,既能促進工作、贏得民心,還能高效推進和諧征拆。
組織開展“源課堂”棚改征收政策業(yè)務培訓。
歷練促成長 提升“作戰(zhàn)”效能
中化湖南院棚改項目是文源街道建街以來的首個征拆項目,因此,街道工委把棚改一線作為錘煉干部作風的“主戰(zhàn)場”,檢驗各級干部工作能力的“試金石”,加快優(yōu)秀年輕干部成長成才。
強化知識儲備上,街道依托“源課堂”基層黨校平臺,邀請專業(yè)講師對相關政策和法規(guī)進行集中授課,讓年輕干部熟悉政策,了解工作內容,掌握工作方法。
增長實戰(zhàn)才干上,一方面,建立“傳幫帶”制度,由基層群眾工作經驗豐富并參與過征地拆遷的老同志搭配年輕干部,在征地拆遷實戰(zhàn)中,對年輕干部言傳身教,提升工作水平。另一方面,設定目標任務,把目標任務分解到各工作組、到個人,營造“比學趕超”的勁頭,激勵干勁,提高干部決策、組織協(xié)調、應對突發(fā)事件等方面的能力。
自征拆指揮部成立以來,年輕干部肖磊一直活躍在棚改一線。每天一到上班時間,他就會準時來到中化湖南院宿舍區(qū)走上幾圈。經常還沒走多遠,就已經和好幾個熟人打招呼。這段時間,肖磊和同事們泡在片區(qū),上門做思想工作,宣講政策,一來二去,他們成了征拆群眾的朋友。
“我還考取了房屋征收工作人員上崗證,是街道首批‘持證上崗’的工作人員之一?!被貞浌ぷ鼽c滴,肖磊直言自己收獲很大,“以前跟群眾打交道的經驗幾乎為零,現(xiàn)在不論是溝通能力還是表達能力都有很大提升,懂得了耐心傾聽群眾訴求和意見的重要性,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基礎?!?/p>
一線是最好的課堂,實踐是最好的教材,群眾是最好的老師。今年是天心區(qū)委確定的“效能提升年”,文源街道通過抽調年輕干部前往重點工作一線鍛煉,取得了服務發(fā)展全局、推進民生工程、鍛煉培養(yǎng)干部的“多贏”成效。
“全區(qū)上下正深入開展‘干出一個新天心’大學習、大調研、大討論、大實踐活動,于棚改一線彰顯擔當作為也成為了街道貫徹落實區(qū)委務虛會的一大生動實踐。”文源街道黨工委書記黃振國說。
棚改,“改”的是房,“變”的是百姓的生活品質與城市面貌。當下,中化湖南院272戶居民群眾正加快從“出棚”到“進樓”、“憂居”到“優(yōu)居”的步伐,奔著更好的日子去。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