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7777,在线亚洲精品国产成人av剧情,好好日好好日,亚洲伊人丝袜精品久久,中文字幕人妻中文av不卡专区

7月汽車銷量:合資向下,自主向上,已是定局?

時間:2023-08-31 22:14:13       來源:踢車幫

正在醞釀新一輪風暴嗎?


(資料圖片)

7月的汽車市場,有些反常。

參考往年的走勢,7月一般是“銷量低谷”。以乘聯(lián)會的數(shù)據(jù)為錨點,歷年7月一般僅比2月的銷量表現(xiàn)強一些。

因為天氣炎熱,到店客流會銳減,同時又剛剛經歷6月的“半年考”,該壓庫,該優(yōu)惠,已經提前進行了。7月反而會休整,工廠甚至會放“高溫假”。

但是,今年7月,雖然相比于火爆的6月仍有下滑,但就過往數(shù)據(jù)看,已經是7月歷史的次新高水平了。

仍以乘聯(lián)會數(shù)據(jù)為準,7月,國內乘用車市場零售177.5萬輛,同比下降2.3%;1-7月累計零售為1129.9萬輛,同比增長1.9%。

背后的原因,仍是“分化”二字。新能源和燃油車在分化,自主和合資在分化。

而且有一個觀點也值得思考,如今新能源的售賣環(huán)境,已經不局限于郊區(qū)的4S店了,很多會開到城區(qū)商場里,炎熱的天氣反而是優(yōu)勢條件了,因為有不少用戶更愿意去涼爽的商場里“避暑消費”。

自主增長,不可阻擋

自主品牌,今年起勢非常猛。

先看大面兒上的數(shù)據(jù),7月,自主品牌零售銷量為94萬輛,同比增長15%,環(huán)比增長1%,其零售份額為53.2%,同比增長5.8個百分點。

即使拉長到1-7月,自主品牌的累計份額也達到了50%,相對于2022年同期增加4.4個百分點。

半壁江山,自主奪回來了。

再看車企排名。從零售這個維度看,7月,零售TOP 5中有3家自主品牌;零售TOP 10中有5家自主品牌;如果從批發(fā)維度看,對比更加強烈,7月,批發(fā)TOP 5中有4家自主品牌;批發(fā)TOP 10中有6家自主品牌(上通五菱歸入自主計算)。

比亞迪一枝獨秀,7月批發(fā)銷量26萬輛,零售銷量23萬輛,同比增長分別達到了61%和45%。

如果時針撥回兩年前,比亞迪自己也不知道銷量可以增長這么快。最近兩年,瘋狂開工廠,完全是隨著銷量增長而快速配套的。

真要總結比亞迪的成功之道,很極端也很純粹,就是徹底和燃油車劃清界限,但又沒有僅依靠純電動,插混仍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一條線”。

今年有個非常重要的趨勢,插電混動的增長幅度,明顯強于純電動。直接用數(shù)據(jù)說話,7月純電動零售為42萬輛,同比增長16%,插電混動零售為22萬輛,同比增長77%。

“兩條路”都起到作用了,這就是比亞迪非常對的一個選擇。

再往后發(fā)展,比亞迪的選擇是向上突破,海洋、王朝之上,會有騰勢、方程豹,以及百萬級的仰望,這家公司正進入自己的“全盛期”。

在TOP 10的自主品牌中,奇瑞非常值得關注。

注意一點,7月,奇瑞批發(fā)了14萬輛,零售了6.5萬輛,差值有7萬多輛,難道全壓庫了?

當然不可能。其實,奇瑞有大比例的批售,是銷往海外市場了。

今年上半年,奇瑞對外出口了39.4萬輛,同比增長170%,排名第二。(出口排第一的是上汽)

想把外國人的錢賺了,奇瑞這招棋走得挺快的。

吉利、長安,在整個自主崛起的大勢中,同樣充當著領頭的作用,而且,兩家的情況比較接近。

他們沒有徹底放棄傳統(tǒng)燃油車市場,繼續(xù)發(fā)力與深耕。但同時,新能源產品也在快速推進,先是另立新品牌高舉高打,比如,吉利有極氪,長安有阿維塔。

從今年開始,吉利、長安已經在10-20萬的主流預算市場,快速布陣新能源產品了。

比如,吉利有銀河系列,長安有深藍品牌(深藍已經獨立運營),純電、插混(或增程)同樣是“雙線戰(zhàn)斗”。

自主崛起,已成大勢,尤其是新能源的風,讓這場烈火燒得更旺了。

合資真的沒戲了?

這個問題,在今年上海車展的時候,已經暴露了。

為什么那么多外國高管集體來中國,他們也希望謀得破局的答案。

合資有一半是外國人的,甚至之前的主導權,很多時候在外國人手里。他們愿意改變多少,以及愿意多久改變,都會決定合資品牌在中國的命運。

先看大面兒上的數(shù)據(jù),7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銷量為59萬輛,同比下降28%,環(huán)比下降11%。

7月,德系品牌零售份額20.8%,同比下降0.8個百分點;日系品牌零售份額15.8%,同比下降5個百分點;美系品牌零售份額達到7.7%,同比增長0.7個百分點。

相比之下,問題最嚴重的是日系品牌。

目前,僅豐田可以撐起日系的“門面”。東風日產在TOP 10榜單中,已不見蹤影;東風本田、廣汽本田,似乎也沒有了信仰加成。

成也省油,敗也省油。三年前,日系品牌快速崛起,是因為“省油耐用”的標簽圈了一波粉;但如今,“省油神話”早已被電動/混動化解。自主沖上來,日系必然受沖擊。

另外,日系扛不住壓力終端降價,將“保值率”摔在了地上,所以,到最后,品牌溢價清零,銷量也就回落了。

大眾、通用,一個代表德系,一個代表美系,7月還能找到可圈可點的地方。

比如,ID.3的銷量忽然“冒頭”了,訂單破萬,果然一降價,市場就沸騰了;再比如,別克E5交付了3722輛,E4交付了1762輛,“便宜大碗”,終究能賣出去。

背后的經驗總結是,在新能源市場,合資已無“定價權”,品牌價值不再,只有參考自主出牌了。

另外,中國市場,或許需要中國市場的解決辦法。于是,大眾決定投資小鵬,非??粗仄渲悄茏?、智能駕駛領域的實力。還聽說,奧迪選擇智己的平臺,捷達選擇零跑的平臺。

時代變了,合資的出路,居然是“反向合資”,在擁抱“自主伙伴”的道路上,看誰跑得更快了。

寫在最后

趨勢如此,合資向下,自主向上,新能源正在攻城略地。

但也有一些不達預期的地方。比如,純電動的增長速度放緩了,插電混動在充當新的增長引擎。這也意味著,電池需求有所放緩,畢竟,插混沒有那么大的電池需求量,所以,近兩個月,電池產能過剩了。

電池產能過剩,采購價會降低,新一輪價格戰(zhàn)已經在路上了,電動車的價格會再下探一波,而燃油車其實已降無可降。

燃油車會更難,電動車卻也是一片紅海,市場很難,還會繼續(xù)變難。

本文作者為踢車幫 晞貝

關鍵詞:

精彩推送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